大学英语的指挥棒终于正过来了
 
作者:fro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27
 

    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官方网站于2013年8月18日最新发布的消息,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调整后,四级和六级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相同。本文以四级考试为例,将原四级考试题型与新四级考试题型做一对比,试探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内因及其走向。
   
    一、题型变化
   
    1. 听力部分中,短文听写由“单词和句子”的听写变成全部考查“单词和短语”的听写;
   
    2. 原快速阅读理解调整为长篇阅读理解,篇章长度和难度不变。篇章后附有10个句子,每句一题。每句所含的信息出自篇章的某一段落,要求考生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
   
    3. 翻译由原来的按照汉语提示进行的单句翻译,扩充至150-200字的整段中译英,考试时间由原来的5分钟延长至30分钟;
   
    4. 不再考查完形填空。
   
    二、多项选择题型比例的变化
   
    从附表可以统计出,原四级考试中,多项选择题占62%;新四级考试中,多项选择题占45%。从该数据可以看出,本次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试题的调整的力度还是相当大的:原来占半壁江山还要多的多项选择题比例缩减至不到一半。
   
    三、考试题型调整的启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社会影响巨大的考试,代表着国家的教育主权和考试主权。从考试目的和类型上来讲,作为评价中国大学生英语作为外语(TEFL)能力的等级评定的考试,四、六级考试不同于托福(TOEFL)、雅思(IELTS)等英语国家设立的评定英语为非母语人士在英语国家留学或移民所需英语能力的考试。因此,其考查方式和形式是不能照抄照搬国外语言考试的。本次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充分说明,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以及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清醒地认识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四、六级考试也正应基于此教学目标和任务,对考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与评级。
   
    本次四、六级考试题型的改革,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题型调整,其背后所蕴含的考试理念的革新更为引人深思。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流行至今的以多项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试被滥用于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内的我国各级各类英语教育与考试中,其惯性之大积重难返。然而“标准化”测试在中国的最初推动者、原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桂诗春教授早就对此有深刻的反思:“选择题确有其缺点,主要是效度低,对教学的反作用不良” (桂诗春,1995)。大规模使用多项选择题题型事实上是对“标准化”考试的误读和误用。几十年来,“标准化”测试对教学反拨作用中的负面影响逐渐凸显,使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饱受诟病,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天仁教授将这种所谓的“标准化”考试称之为西方的“特洛伊木马”。在“标准化”测试指挥棒下的英语教学,过分注重“实用”的考试技巧的演练,却忽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导致了教学和应考的题海战术,而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无法在这样的考试体制中得到相应发展和提高。根据《大学英语教学通讯》(2002年)的一组数据报道,全国四级考试通过率低下是普遍现象。99级考生全国参考院校的平均通过率为32.51%,全国重点院校为47.88%,非重点院校只有29.53%(转引自毛红娟、吴慧红,2007)。另外,笔者认为,四、六级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也祸起于多项选择题型在考试中的大量运用。试题当中大量选择题的存在使得考试作弊的难度降低,通过高科技手段作弊者很快可以在考场内外传播答案或互相抄袭。“标准化”测试所标榜的公平选拔功能已逐渐衰退。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面对这种状况,包天仁教授曾多次与四、六级考委会的命题专家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向教育部和全国考委会建议和呼吁:①维护国家教育和考试主权,要坚持大学英语的全国统一考试和评价,反对因其存在问题而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能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扔掉;②大幅度增加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和限制性试题比例,减少多项选择题的比重;③坚持国家考试自主命题权,反对照抄照搬西方模式或把考试推向社会机构或国外所谓的权威考试机构。考委会在听取包教授以及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很快便做出了本次四、六级考试题型大幅度调整的决策,实为可喜之举。
   
    简短回顾近几年四、六级的重大改革,例如2005年采用满分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不再发放考试合格证书,而改为发放成绩单;2007年只接受在校生报名;2012年实行“多题多卷”的考试形式,即在同一考场内使用多套试卷进行考试,这些改革举措的重点在于取消四、六级考试与大学生毕业、就业的挂钩以及旨在降低作弊,而没有能从根本上意识到四、六级这种“high-stakes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大影响。只有改革考试的题型和考试内容,才能从根本上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上来。
   
    本次改革题型的调整,就是要增加考生主动思考答题的比率。以本次调整幅度较大的“翻译”题为例,新四级考试翻译题要求将长度为140-160个汉字的段落汉译英,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相关的词汇、语法知识)同时,考查其语言技能(准确地甚至优美地将汉语言翻译为英文的能力)。这种考查形式势必将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和正确的导向作用。
   
    四、改革的方向
   
    面对可以展望的四、六级改革即将带来的积极影响,相信四、六级改革的步伐也不会就此而停止。
   
    根据语言测试题型的不同设计方式和考生的答题方式(testees’ responses),测试类型分为三种(Theo van Els,et al., 1984):(1)closed-ended tests封闭性测试。在封闭性测试中,应试者不需要自主构想出答案。该测试主要包括的题型有:判断正误(true/false)、匹配题(matching)、多项选择(multiple choice)等;(2)restricted-response tests限制性测试。该测试要求应试者自主构想出答案。命制限制性试题时,命题人要预先设定条件,例如哪些回答,哪些拼写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都应得分,并设定具体的得分体系。限制性测试主要包括的题型有:不给出多项选项的完形填空(cloze);听写(dictation);句型转换(transformation);重新组织(rearrangement),例如给出一些图画或句子让考生重新排序。(3)open-ended tests开放性测试。这是一种主观性测试,可以运用于笔试和口试。考生的回答不受固定答案的限制,可以做出多种回答。由于答案不唯一,可比性(comparability)是开放性测试存在的最大问题,然而通过明确评分细则,开放性测试这种被认为是语言测试中最为有效的测试形式则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次新四级考试取消了原有的以多项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完形填空题,从整体上缩小了多项选择题所占的比例。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已经成功举办14届,该竞赛每年吸引1300多所高校的1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在命题上从未停止对大学英语考试题型和内容的创新和探索,竞赛题型当中的完形填空题一直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究其原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完形填空题型的设置为限制性题型(restricted-response tests),完形的方式有三种:①根据上下文自由填空;②用所给单词(通常是词根)的正确形式填空;③根据所给的首字母,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某些题型本身并非存在问题,其考查方式,亦即答题方式会成为评判测试手段是否科学的关键。
   
    从新四级考试的整体答题类型来看(见附表),封闭性答题类型比例还是过高,限制性答题类型题型数量明显不足。按照包天仁教授的设想,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开放性题型、非多项选择性的封闭性题型和限制性题型应再适当扩大使用,“多项选择题型”应缩减至约占30%的比例,将是四、六级改革发展的趋势。
   
    作者简介:林峰,女,英语辅导报社大学报纸编辑部主任,2007年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获应用语言学与英语他语教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
   
    参考文献
   
    Theo van Els, Theo Bongaerts, Guus Extra, Charles van Os, & Anne-Mieke Janssen-van Dieten.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4.
   
    桂诗春. 对标准化考试的一些反思 [J]. 中国考试,1995(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毛红娟、吴慧红.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四六级考试 [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附表:





 

 
文章录入:frog    责任编辑:frog